English 信息公開 服務大廳 辦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師大要聞 > 正文

師大要聞

“譯講堂”2024中國翻譯協(xié)會年會專場活動在我校舉辦

2024-03-31 19:32   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新聞網   作者:外國語學院   點擊:

(通訊員 馬小雪 蘇星璨 許佳怡)3月30日晚,在2024中國翻譯協(xié)會年會期間,由中國翻譯協(xié)會主辦,中國外文局翻譯院與我校外國語學院承辦的“譯講堂”中國翻譯協(xié)會年會專場活動在學校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

2024年“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僑聯(lián)顧問、原副主席、中國翻譯協(xié)會原常務副會長唐聞生,“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民族語文翻譯中心(局)二級譯審王昌富,“優(yōu)秀中青年翻譯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教授袁筱一,“翻譯中國外籍翻譯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漢德翻譯家、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吳漠汀(Martin Woesler)等我國老中青三代翻譯家及外籍翻譯家展開對話,講述翻譯故事,暢談翻譯感悟。活動由資深傳媒人、著名主持人、我校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張丹丹主持。

訪談分為熱愛、實力、傳承、互動四個篇章,圍繞結緣翻譯行業(yè)、翻譯生涯的榮光與挑戰(zhàn)、對青年人的期許建議等方面開展,并設置互動問答環(huán)節(jié)。

唐聞生從自己與翻譯的淵源開啟了對翻譯人生的講述。在歷史機遇、時代浪潮、國家需要的推動下,唐聞生數(shù)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翻譯事業(yè)中。講述過程中,唐聞生以乒乓外交為例,強調外交無小事,言語間展現(xiàn)出了中國外交的優(yōu)秀戰(zhàn)略。談及職業(yè)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唐聞生提起了毛澤東主席曾與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進行過的一次長達五個小時的交談,長時間的對話和廣泛的范圍都對翻譯的精力與能力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唐聞生將自己對年輕譯者的期許概括成“不可懈怠”四個字,翻譯的過程中會接觸很多不同的事物,涉獵范圍越廣,會越發(f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事翻譯行業(yè)需要保持學習、多去鉆研,多去豐富對文化內涵的認知,才能靈活應對各種挑戰(zhàn)。

王昌富談及與翻譯事業(yè)的淵源時說,漢語基礎的打造和夯實離不開內地優(yōu)秀支教老師的影響,被錄取到西南大學時也是義無反顧選擇了彝族語言文學專業(yè)。他在任職副區(qū)長期間,國家森林法的頒布與翻譯成彝族語言向民眾宣傳這一工作讓他認識到翻譯事業(yè)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選擇從副區(qū)長轉向翻譯行業(yè)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身為彝族人,有著讓彝族文化走出去,讓彝族優(yōu)秀故事傳播全中國的使命感,也是譯者的責任感驅使。

袁筱一提到,不論是十歲接觸法語,還是被老師選擇學習法語,抑或是受到哥哥影響,似乎看來學習法語是命運的安排,但同時也被其深深吸引與觸動。她表示,在隨后的生涯中,她融入人群所獲得的人生經驗,在今后的翻譯工作中對自己產生了重要影響,也使自己認識到,翻譯能夠促進文化傳播,正是因為文化的交流互鑒,文明才能生生不息。

吳漠汀回憶自己的翻譯人生講到,自己少年時期被前往因斯特為德國大學生朗誦詩歌的中國詩人綠原所打動,從此便開啟了學習中文、感悟文化、翻譯著作的人生征程,并分享翻譯《紅樓夢》的經歷,在19歲開始接觸中文,主要挑戰(zhàn)是要面對陌生的語言乃至生澀的文言文與白話文夾雜,翻譯的難度較大,由于中德文化與人文地理差異,為追求翻譯的精確性,需要更為細致的工作。而只有不斷地把翻譯工作做的細而又細,才能真正展現(xiàn)翻譯這門學問的藝術。

他們對青年人分享了學習的十六字建議:不可懈怠、一絲不茍、堅持閱讀、追求真理,希望廣大學子做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的新時代外語人才。

互動問答環(huán)節(jié)中,來自我校多個專業(yè)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分別向嘉賓提問,現(xiàn)場氣氛活躍。

中國外文局翻譯院副院長邢玉堂、中國翻譯協(xié)會秘書處副主任杜楠、我校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沈賢嵐、2024中國翻譯協(xié)會年會與會代表、我校外國語學院師生等330余人參加活動。活動還通過中國翻譯協(xié)會騰訊視頻號、中國網等進行直播,線上累計觀看人數(shù)達11.5萬。

編輯:馬鐵泉

責編:馬鐵泉

審核:陳麗榮

分享到:

上一條:【視頻新聞】2024中國翻譯協(xié)會年會在長沙開幕

下一條:我校在中國大學生電視節(jié)“高校思政創(chuàng)新發(fā)展主題活動”中榮獲佳績

關閉